四川两会:政协委员建言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新网成都1月12日电 (王利文)四川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延华表示,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12日,四川省两会正在此间举行。“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频频被参会的政协委员提及,成为热词之一。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五年,四川创造和转化优势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迈出坚实步伐。未来,四川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民进四川省委会围绕推进网络强省、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川渝协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等主题提出建议;民革四川省委会提出《关于打造世界级无人机产业集群的建议》;民盟四川省委会关注生物医药等领域,提出共建成渝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营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体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民营企业在就业、税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四川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延华建议,实体经济企业应提升经营能力,加大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发力,还应进一步恢复和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省茶业综合产值达108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在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泽文看来,近年来四川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茶产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向好,虽然四川农业现代化基础较好,但农业现代化率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等短板依旧存在。
对此,颜泽文建议,农业现代化应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并围绕产业布局配套设施。此外,龙头企业要坚持在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加大科技成果转换,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我们集团为例,未来要做规模、做品牌、做文化,缩小和其他城市的差距,带动更多中小茶企走向全国。”
在新兴产业规模化方面,软件开源生态建设受到四川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世杰关注。他指出,开源已成为全球IT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开源软件可为企业节省8%的成本。针对四川软件开源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不全、专业组织欠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周世杰建议,要推进平台建设、激励开放共享、引导推广应用、制订规范标准、加强产权保护、加快人才培养,推动软件开源生态助力四川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完)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揭开青塘粽子的致富“秘方”****** 编者按:潺潺湫水河,青青芦苇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铸就了前青塘村独特的风俗人情。根据《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农业农村部对已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数据经专家审核,初步确定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505个,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凭借“粽子”跻身榜单。前青塘村的“小粽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粽子如何成为前青塘村的“大产业”?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新农人致富路》栏目邀请到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侯文,请他来说说小产业如何“粽”出大幸福。 据《临县志》记载,从700多年前的元代起,前青塘村就开始种植粽叶、制作粽子,是远近闻名的粽子村。青塘粽子第八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侯文介绍,当时前青塘村里有一个寺院叫奉天寺,到了端午节,寺内的僧人就煮着吃粽子,村民们闻到了扑面而来的香气,顺着香气便寻到了粽子。此后,奉天寺把粽子的制作工艺流传到了前青塘村。 张侯文介绍,他的祖上继承了青塘粽子的工艺古法,父亲常常在临县范围内卖着粽子,但是一个端午节卖个十来天,只能挣些生活费。守着“金饭碗”,他决心要把产业做大。2011年,张侯文创办了一个“小作坊”,这成为了他事业的起步。2013年,通过引入抽真空、高温灭菌等现代技术,解决了粽子保质期的问题,用现代科技给粽子“安上了翅膀”。自此,青塘粽子销得更远,名声更大。 青塘粽子的礼盒包装背后,还有一段温情故事。张侯文介绍,包装上面的照片画的就是张侯文一家老少。“这是我爸我妈、我家姑娘、我外甥。这是2016年,我父母教孩子们包粽子的场景。”他认为,这样的照片背后,代表了一种传承,是老一代传给新一代手工技艺的传承。 在青塘粽子的包装上,还隐藏着一份设计理念。张侯文介绍,“三座山”,一座绿的、一座黄的、一座半绿半黄的。“绿色是指江米粽,寓意是绿水青山;黄色是指黄米粽,寓意是丰收;一半黄一半绿的是指两米粽,寓意是‘黄金搭档’。三座山合起来以后,组成一个元宝形状。在端午节期间用它馈赠亲友,寓意着送金银、送元宝、送财富。”张侯文介绍。 “坚持老传统,还原老味道,”是张侯文一直坚持的原则。“我们要把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和独特味道,让它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是青塘粽子在坚持的事业。”青塘粽子的制作工艺,每一道程序都是手工传承下来的。“几百年前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张侯文解释道。 先将米泡好、软化,将粽叶清洗、煮沸,便进入包制环节。在每一个粽子的头尖上,放一颗蜜枣,盖一部分米,中间再放两颗蜜枣,上面再盖一部分米,用粽叶合起来将其包裹,最后用马莲绳捆扎起来,便进入煮制环节。 煮制的时候,粽子必须尖对尾、尾对尖,一个一个摆放整齐入锅,拿篦子盖上,用重物压住。使粽子在煮的过程当中不被“翻腾”,避免米膨胀。煮制是最关键的环节,粽子好不好吃,全在火候。青塘粽子的煮制,要经过温火、小火、急火,急火、闷,整整10个小时。在10个小时的过程当中,火候要变4次,最终才能达到粽叶香、米香、马莲香、枣香四味融于一体。 一颗小小的青塘粽子,集合了山西省临县前青塘村农产品的“精华”,也承载了张侯文工匠家族祖祖辈辈的心血。现如今,前青塘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粽子)、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到128万元,旅游收入达到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0000元大关。 张侯文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要把前青塘村打造成“南有嘉兴、北有青塘”的中国北方粽子生产基地、中国特色古村落旅游胜地、山西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吕梁山上美丽宜居第一村。(记者/焦子原 武玥彤 支持单位/临县科协)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welcome购彩大厅地图 |